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第一期,艺人靳东扮演的郑和在与帖木儿使节斡旋。/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
“诸君,七年后,再团聚。”
你或许幻想不到——这样一句道别,并非出自哪部古装剧的对白,而是一期综艺节目播映至结尾时,来自观众的一句留言。
什么节目,更新要等七年?
近来,一度成为现象级综艺的《国家瑰宝》悄然迎来了第三季,每周更新一期。
上周末,这档年青的节目播出了“让人从头哭到尾”的敦煌莫高窟特辑。所以,就有了文章最初的这句话。
主持人张国立宣告本期节目完毕。观众们也就此敞开了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,七日不见如隔二十一秋”的催更之旅。/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
在数以百万计的“国宝粉丝”看来,等候更新的日子,可谓岁月难熬。
对互联网盛行稍有回忆的网友,大约还记得——
从故宫“石渠宝笈特展“引发的“故宫跑”,到全网围观江西海昏侯墓开掘的盛况,再到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《国家瑰宝》《假如国宝会说话》等一众文博节目的炽热……
线下的收藏展览与线上的影视节目,曾一起燃起了大众关于文物与博物馆的热心。
但是,即便从2016年1月首播的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算起,间隔这场全民注目的“国宝热”也现已曩昔五个年初。
当文博类节目的热度逐步散去,《国家瑰宝》却仍旧推出了第三季,并且从豆瓣评分来看,它乃至比以往两季愈加受欢迎了。
《国家瑰宝》系列口碑一向较高,前两季评分均为9.1分。/豆瓣
打破“续集魔咒”,这部高分综艺究竟凭什么?
“好看到不像是央视的手笔”
“咱们是一个年青的节目。究竟有多年青呢?也便是——上下五千年。”
这句现在看来满满“凡尔赛”气味的台词,原本是2017年《国家瑰宝》第一季刚播出时,节目组专门为“001号讲解员”张国立规划的台词。
没承想,刚播了两期,就因为来自观众的反应太火热,而变成每期节目最初雷打不动的互动环节。
有几回,节目组尝试了替换开场白,却引得观众纷繁留言责问“咱们的‘上下五千年’呢?”,所以节目组赶忙又康复回来。/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
或许可以这样说,“上下五千年”之于《国家瑰宝》,就像是《难忘今宵》之于春晚。一句话,没它不行。
但是,“上下五千年”却不仅仅是一句标语。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遗址,到几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时代的聂耳小提琴,《国家瑰宝》所触及的文物,的确涵盖了上下五千年。
文物有了,谁来向观众叙述呢?
《国家瑰宝》向观众遍及文物的方法,说来也简略。无非便是一句话,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——
由相关从业者来叙述文物背面的“此生故事”,而艺人则担任出演根据相关史实合理虚拟的“宿世传奇”。
由佟丽娅扮演的唐代张怀寂之女。《国家瑰宝》系列的成功,也在于斗胆重用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影视明星作为“国宝看护人”,为文物代言。/《国家瑰宝》第二季
三季下来,每一期的套路都是如此,观众却一直看不腻。
《国家瑰宝》的赏心悦目,还在于这样一档综艺节目,却营建出了堪比影视剧的精美质感,以至于常常有网友慨叹称《国家瑰宝》“好看到不像是央视的手笔”“国产古装剧要是拿它当标准,不火都难”。
但是,无论是星光熠熠的国宝看护人,仍是流光溢彩的舞台效果,都仅仅归于一层精巧的外壳。
说究竟,厚重的内核才是《国家瑰宝》在一众文明节目里锋芒毕露的要害。
“三有”剧本的诞生
前段时间,“富大龙演的秦始皇绝了”上了热搜。
《国家瑰宝》播到第三季,总算得偿所愿,请到了曾在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中扮演秦惠文王嬴驷的富大龙来演嬴政。
节目播出后,这一片段凭借着超卓的质感实力出圈,让近邻热播剧《大秦赋》本就糟糕的言论情况愈加落井下石。网友们纷繁表明“这才是正版秦王”,还引得富大龙发文劝说网友们千万不要踩一捧一。
而这场超卓的扮演背面,除了“秦始皇陵在逃兵马俑”的过人演技,还得归功于编剧团队的“三有剧本”——
史实有根据,故事有逻辑,情感有共识。
此前《大秦赋》最为人诟病的一点便是不尊重前史,为凸显秦国的强壮,不吝把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楚国人写成“楚奸”。
富大龙看护的文物,是出土于秦始皇陵陪葬坑K0007的一只青铜仙鹤。所以,他所出演的宿世传奇也就围绕着一只鹤而打开。
片中有两个首要人物,一个是秦王政,一个是燕太子丹。对,便是后来派荆轲刺秦王的那个太子丹。
二人幼时都在赵国做人质,爱情甚笃。长大后第一次相见,嬴政已为秦王,太子丹却成了秦国的人质。位置的距离拉大了思想上的距离,两人的对话也由此打开。
秦王原本热络地喊了一声“丹”,燕太子丹却公事公办地向他行礼,用鲁迅的话来说,两人之间“现已隔了一层厚障壁了”。
接下来,秦王也正襟危坐,请太子丹欣赏“水禽之戏”,庭下是六位舞女扮作仙鹤翩然起舞。秦王若有所指地说明,这群鹤性情各异,是驯禽师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这群鹤服服帖帖。
听着听着,太子丹怒发冲冠,呵斥秦王侮辱他,“你我今天之境况,不就像这鹤与驯禽师么?”观众知道,好戏要来了。
这儿剧本的绝妙,在于层层递进。
第一层,鹤是燕太子丹,驯禽师是秦王政,太子丹不忿这样的命运组织;
第二层,鹤是六国,驯禽师是秦国,太子丹突然惊觉秦有着灭六国的野望;
到了第三层,太子丹才理解,秦王政才是鹤,驯禽师则是六世以来的秦制,前史的车轮居然如此不行阻挠。
“孤,是秦国的鹤,是大秦锐士饮血的秦剑铸成的。”秦王供认自己是鹤,但他毫不勉强。
咱们习以为常的庞大叙事,总是会将帝王塑造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至尊,却忽视了有时候,台前的帝王也只不过是提线木偶,是帝国实现目标的手法。
从这个层面来看,富大龙版秦王的确做到了有深度,有厚度,余韵悠长。
当然,《国家瑰宝》的成功,光靠文本的力气还远远不够。
识货的观众,才是价值连城
“《国家瑰宝》栏目从来没有KPI目标。”
《国家瑰宝》的制片人、总导演于蕾曾在揭露活动上表明,比起比如点击量、播映量的数据,节目组更注重来自观众们实在的、热腾腾的反应,“这比那些数据要有含义得多”。
于蕾曾表明,观众的每一条弹幕,每一篇留言节目组都会仔细看,这并非虚言。
《国家瑰宝》第二季四川博物院特辑播出后,她在自己的B站主页共享了一篇来自知乎的高赞答复,并慨叹称高手在民间,“这剖析写得引经据典、鞭辟入里,服了!”
谈论区里,有原作者招领了这条答复,所以,于蕾回以“交个朋友,周周期待你的美文”,并成为了后者在B站的10个粉丝之一。
此举并非是简略的“巴结观众”,事实上,这群“神仙观众”还真配得上这样的注重。
节目现场的观众。有计算称,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比以往招引了更多的高学历人群和年青人群。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增加69%,15岁-24岁观众增加高达85%。/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
曾有网友化用谢灵运的“八斗之才”梗来描述《国家瑰宝》观众的识货——“全国观众才调十斗,国宝观众独占十二斗”。
就拿第三季第一期里,午门那一场戏来说。
节目组为艺人预备的服饰全部是标准的明制,补子也契合人物的身份,但便是这样小心谨慎,最终仍是让观众揪住了一个小小的bug。
在这场戏中,两位后生官员来看望杨慎,一张嘴便是“杨戍仙,近来可好?”——问题就出在这。
冯小刚扮演的晚年杨慎。/《国家瑰宝》第三季
学界一般以为“杨戍仙”这个称号来自李贽。对,便是高中前史必修三课本上那个“离经叛道”的李贽。
晚明的李贽对杨慎推崇备至,将他与李白、苏轼混为一谈,乃至敞开了地域吹形式——“岷江不出人则已,一出人则为李谪仙、苏坡仙、杨戍仙”。
“杨戍仙”这一称号出自李贽晚年写就的《焚书》,其时杨慎早已离世。也便是说,与杨慎同时代的人,是不太或许称号他为“杨戍仙”的。
节目里,比如此类的被观众指出的小失误还有不少,但都算得上是无伤大雅。
无论是主创仍是观众,好像都认同节目所看护和传承的并非国宝自身,而是“国宝身上所蕴含着的技艺、习俗、标准、德行、品质、精力”。
正如国宝观众那句闻名的点评,“国宝在魂不在器”。
关于文物的选取凸显了节目价值观。聂耳创造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时运用的小提琴是三季以来最动听的国宝之一,但就物件自身而言,仅仅一把德国产的一般小提琴。
当然,作为一档文明节目,《国家瑰宝》也绝非完美。除了前面说到的一些史实方面的瑕疵,《国家瑰宝》关于我国古代一些成果的解读,也被批判有“过度提高”之嫌。
但是,无论如何,《国家瑰宝》系列仍旧称得上在“公共教育”与“综艺文娱”之间,取得了一个较好的平衡。
或许,比起人人艳羡的论题度和评论度,可以给受众以润物无声的文明滋补,才是这样一档节目共同的价值地点。
《<国家瑰宝>:有点皮,有点着!》,光华锐评,2019-02-16
《<国家瑰宝>,公共教育仍是综艺文娱?》,三联日子周刊,2018-01-01
《制片人于蕾揭秘<国家瑰宝>:从来没有KpI目标 我特别介意热腾腾的反应》,21世纪经济报导,2019-03-17
作者 | 路子野
欢迎共享到朋友圈
未经许可制止转载